为什么不能过“简朴生活”:从每个人的生活看,简化饮食,减少家务活动,增加自由支配的时间,可以使生活的秩序更趋向轻松,并且更能发挥个人的智慧特长。
据美国的一家大型电脑公司对全美近3万名成年人的调查表明:只有将近32%的人懂得如何使用电脑,包括上网浏览网络资源,收发电子邮件;将近45%的人坦率承认自己根本不懂电脑;有18%的人只会在电脑上玩玩游戏,打字写信,至于其他功能诸如绘画、着色、制作卡片、家庭理财,他们统统不会。你可以责怪45%的人太蠢,但是你有没有去想一下电脑公司的问题呢?我们要技术介入生活难道是让它把生活搅浑吗?
但是不幸的事实是,彩电的说明书越来越长,电视节目却越来越臭,验钞机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强,伪钞却没有减少;电子门锁的防盗功能越来越先进,可窗户上的铁栏杆倒是越来越结实。城市里的大厦越造越高,邻居越来越少。
技术时代的人们正在被自己制造出来的技术所困扰着。有人说,不要怪那个男人“心太软”,那么多问题你不扛总得有人扛。扛的人倒不是真的那么无私无畏,于是“最近比较烦,比较烦,比较烦”。问题太多,钞票太少;烦恼太多,乐子太少。“泡吧”、“锐舞”、“裸泳”、“滑翔”之后,我们又回到了原地。那些短暂的兴奋最多让我们逃避了一回,而烦恼却在另一头疯长。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生活状况。
为何不尝试着去改变思维,过简单一点的生活?如果电话上新增加的功能对你来说毫无用处,就别理它,记住:放弃也意味着收获。这是最简单的生活辩证法。在西方社会的一些青年人,人们正在热衷于一种被称为“还生活以本来面目”的运动。主要内容是:拆除围困在生活周围的各种栅栏和迷人玄色,让一种自在的不受控制的情趣、意志凸现出来;有些人甚至把城里的家搬到森林去;电脑打字遭到冷遇,钢笔重新找到市场;超薄大彩电被放在一边……这一种“简单朴素地生活”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理想生活追求的出发点,剔除了其中盲目、无效的成分,诸如一味地跟风,没头没脑的时髦运动。
可什么是“简朴生活”呢?谁可以过那样的生活?1998年年初百老汇书屋出了一本新书—《简约生活指南》,该书的作者詹尼特·鲁尔斯在书中充分展示了如何过一种自愿的、更简朴的生活。“简朴生活其实是自主地活着,这就是它的全部涵义。你‘选择’你的生存方式,而非跟在一个自动的导航系统后面随意地划过你全部的人生。你的生存空间可以选在丛林里或城市中,你可以做一个地毯清洁工、医生、公司经理、退休人员、单身贵族或6个孩子的家长,活在20几岁或活在78岁的人。你可以是任何一个收入层次的人,但你有支配你大部分收入的权利。如果你想外出旅游,你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做这个选择的同时愿意放弃一些别的东西。我自己的选择不是过清贫的生活,而是辅导孩子的手工作业、看报纸,任由我姐姐将拖鞋凌乱地扔在卧室里。或许有些人会选择过清贫的生活,因为这给他们带来平静有秩序的感觉。这两种道路都是我们‘有意识’地选择,而不是仅仅让它们‘发生’。简约生活是做自愿的、深思熟虑的选择。”